别管威马老板年薪太吓人 要看业绩能否说服人
威马的进步相比于同行来说,似乎处于二三流的状况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近日,威马汽车披露的招股书,为其带来很大的争议。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9-2021年之间,亏损额持续增加,其中2021年巨亏82亿元。然而,作为创始人兼董事长的沈晖,去年的薪酬达到了12.6亿元,占威马同年收入的近三成,占主要管理层薪酬总额的72%。
作为对比,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的零跑汽车,2021年亏损28.5亿元,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薪酬是954.6万元。理想汽车的李想,去年薪酬150.4万元,小鹏的何小鹏是135.2万元。
从2017年到现在,威马汽车已经亏损超过百亿。在新能源车8月排行榜上,威马的车型的销量是排在30名开外的。因此民间对类似事件的热议,无非就是两大疑问:企业还这么弱,凭什么老板拿钱这么多?产品也不算标杆,凭什么老板拿钱比同行的大佬还要多?基本上都是在替投资人心疼钱之余,也饱含着在所难免的“仇富”心态。好在它还没上市,不然就会被网友大喊都是血淋淋股民的钱了。
威马创始人能拿多少钱,自然是由其当初的协议合同规定的。只要合同规定了薪酬比例,只要没约定说企业持续亏损老板就要降薪,那么落袋平安就是了。而且按照记者调查,沈晖12.62亿元年薪中,仅有201万元为薪金及花红,高达12.6亿元为受限制的股份及购股权开支。当然,即使200万也是要比李想和何小鹏高了。何况受限制股份及购股权是上市公司奖励高管及员工常见形式,获取及变现均受到一定约束,都附有若干目标。外人骂也没用,顶多把别人想象成是德不配位的榜样而已。
要往深层去看,却又并非如此简单。目前威马的一年营收也算是有几十亿,过去4年间,威马汽车销量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超过100%,意味着它的产品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何况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依然处于比拼背后资本和圈钱能力的阶段。远远没有到市场很成熟,需要一点点去比拼产品的性价比、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阶段。既然一大片都在亏钱,资本就得持续“供血”。那么可以用在研发、营销和服务网络上,难道就不能用在激励创始人身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背后的资本把“企业家才能”看成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那么即使给出天价薪酬,又有何不可呢?
究竟威马的创始人是不是那一个“将”,用户可能不知道,但投资者应该是清楚的。投资人能把赌注放在这个人身上,如果不是冒险,大概也是有其根据和判断。只是5年过去了,威马的进步相比于同行来说,似乎处于二三流的状况,投资人如果真的急了,那么是找创始人开刀降其薪水,甚至换人,还是从市场上更多的圈钱来回血,这同样需要衡量。企业的生态如果因为市场的质疑而动摇了,可能就是大厦将倾的开始。相反,如果威马认为规则无大碍,那么恭喜,就这样走下去吧,因为投资者可能盯着企业的成长性多于老板的薪水吧。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