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关于 “散文欣赏与人类的对话” 的教案及反思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25 16:48:42来源:

《散文欣赏与人类的对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2. 通过对经典散文的赏析,培养学生从散文中感悟人生、思考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丰富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3. 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散文的赏析方法,包括品味语言、分析结构、领悟主题等方面。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选散文的内涵,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感悟。

  1. 教学难点

  • 如何帮助学生打破与文本之间的隔阂,真正进入散文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
  • 培养学生独立的散文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散文作品做出有深度、有个性的解读和评价,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观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如山川河流、四季变换等),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宁静、美好的氛围。
  2.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观看这段视频的时候,你们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有没有联想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者回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3. 教师接着说:“其实,在文学的世界里,有一种文体就像这段视频一样,能够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无尽的美和力量。这种文体就是散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的世界,与散文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1. 什么是散文

  •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叙事、抒情、议论、写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篇幅可长可短,能够真实地反映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具有 “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
  •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形散而神不散”,教师通过举例说明:比如朱自清的《春》,作者从春天的草、花、风、雨等多个方面进行描写,看似内容很 “散”,但都围绕着对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赞美这一 “神” 来展开,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 散文的特点

  • 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往往富有文采,注重词语的锤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繁茂和灵动。
  • 情感真挚:散文常常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做作,不虚伪,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冰心的《小桔灯》,通过对小姑娘制作小桔灯以及作者与小姑娘之间交往的描述,真挚地表达了对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赞美之情,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希望。
  • 意境深远:优秀的散文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秋之意境,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故都秋天的眷恋和落寞之情。

(三)散文赏析示例(15 分钟)


  1. 教师选取一篇经典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进行示范赏析,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赏析的方法和步骤。

  • 初读感知
  •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背影》,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圈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朗读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然后请几位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为他买橘子的 “背影”,从而触动了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敬爱与感激之情),初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情况。
  • 精读品味
  • 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重点品味文中描写父亲 “背影” 的段落(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从语言运用、描写手法、细节刻画等方面分析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
  • 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 “蹒跚”“探”“攀”“缩”“倾” 等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行动的艰难和对儿子的关爱,使父亲的 “背影” 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蕴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情感。
  •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特色,如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词语运用,以及自然流畅的句式结构等,让学生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所在。
  • 主题探究
  • 在学生对文章的语言和细节有了深入的品味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表达情感?这篇散文仅仅是在写父子之情吗?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理解,各抒己见,探讨文章所蕴含的主题思想。
  • 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背影》不仅仅是一篇描写父子亲情的散文,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父子之间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人性中最真挚、最美好的一面,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 情感共鸣
  •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之爱,从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 教师总结:“同学们,散文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文学体裁。通过对《背影》的赏析,我们学会了从初读感知、精读品味、主题探究和情感共鸣等方面去欣赏一篇散文,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发现更多散文中的美和感动。”

(四)小组合作赏析(20 分钟)


  1. 教师选取两篇不同风格的散文(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6 - 8 人,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散文进行合作赏析。
  2. 教师向学生明确小组合作赏析的要求:

  •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所选散文的初读、精读、主题探究和情感共鸣等环节的讨论和分析,并做好记录。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赏析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赏析,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五)小组代表发言与全班交流(15 分钟)


  1. 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分享小组对所选散文的赏析成果。发言内容包括散文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以及小组的阅读感悟等方面。
  2. 每个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展开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辩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3.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在赏析过程中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如对文章细节的敏锐捕捉、独特的情感体验、深入的主题挖掘等,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分析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入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散文赏析能力。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了散文的世界,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赏析方法,并通过对几篇经典散文的赏析,与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散文是生活的诗意表达,它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读散文,用心去感受散文的魅力,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散文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2. 布置作业:

  •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赏析文章,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赏析方法,从语言、结构、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 推荐阅读散文集:《鲁迅散文集》《沈从文散文集》《毕淑敏散文集》等,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探索散文的世界,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相关散文文本、教学参考资料

六、教学板书设计


黑板分为左右两部分:

  • 左边主板书:
  • 散文欣赏与人类的对话
  •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 定义:自由灵活、“形散而神不散”
  • 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二、散文赏析方法
  • 初读感知:内容与情感
  • 精读品味:语言、描写、细节
  • 主题探究:深层含义、社会价值
  • 情感共鸣:联系生活、体会感悟
  • 右边副板书:
  • 示例:《背影》
  • 重点语句摘抄与分析
  • 小组讨论记录(学生书写)

《散文欣赏与人类的对话》教学反思总结

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和轻柔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学生在导入环节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迅速融入了课堂情境。
  2. 知识讲解深入浅出:在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赏析方法时,能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结合大量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说明,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解释 “形散而神不散” 这一特点时,以《春》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学生能够很快明白其含义。从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为后面的散文赏析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3. 示范赏析引导得法:在对《背影》进行示范赏析时,能够引导学生按照初读感知、精读品味、主题探究和情感共鸣的步骤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赏析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语言运用、描写手法、细节刻画等方面去品味散文的精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散文赏析的方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4. 小组合作培养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赏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散文的赏析任务,并在全班交流中自信地分享小组的成果,展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小组之间的提问和补充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使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小组代表发言与全班交流环节,由于学生们的讨论热情较高,发言内容较为丰富,导致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小组的补充和提问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教师对一些学生的精彩观点也未能及时进行深入的点评和拓展,有些仓促地结束了这一环节。这反映出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课堂反应预估不足,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完整性和深入性。
  2. 对个体关注不够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能够巡视各小组并给予一定的指导,但由于小组数量较多,难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指导。在全班交流时,也主要关注了小组代表的发言,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太主动参与讨论的学生关注不够,没有充分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 深度挖掘尚有欠缺:在散文主题探究方面,虽然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但对于一些散文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挖掘得还不够深入。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对于作者史铁生在面对苦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哲学,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领悟,只是停留在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惜这一较为表面的层次上,使得散文赏析的深度和广度略显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散文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实际情况,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更加精准的预估和合理的分配。可以适当精简一些教学内容,或者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便在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时能够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深入的探讨,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完整,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对个体的关注和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采用小组内分工更加细化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承担明确的任务,如记录员、汇报员、讨论组织者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在全班交流时,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太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提升自身素养,深入挖掘文本: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散文作品的解读能力和赏析水平。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和参考资料,挖掘散文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阅读面,接触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并组织开展相关的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通过本次 “散文欣赏与人类的对话” 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散文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