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国际标准让肉类掺假无所遁形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肉类掺假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有效、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是有效监管肉类掺假的重要手段。上海海关食品中心研究员潘良文表示,目前国内现行的动物物种鉴定标准繁多,方法混乱不统一,严重阻碍了国际国内肉类贸易及执法监管工作,亟须建立权威且国际通行的检测标准。
自2014年起,上海海关食品中心在国际标准组织支持下开始制订肉类真实性鉴别国际标准,已先后主导完成针对食品和饲料中牛、绵羊、猪、鸡、山羊、马、驴、火鸡和鹅等9项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基本覆盖了当前市场消费量较大的畜禽肉种类。该系列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外发布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
潘良文介绍,该系列国际标准中建立的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结果不易受食品加工方式影响,能够检测经过热处理的肉制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度,是国际上首次建立的动物成分检测ISO标准,将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推动肉类食品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