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全球第二,先进计算如何成为“新引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白皮书显示,中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中国算力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之中,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群体突破、交叉融合,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说,其中,计算技术和计算产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正以颠覆式创新展现出强大活力和不可估量的潜力,成为驱动全面数字化变革的关键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编制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两年期稳增长举措,并提出要依托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促进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增长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表示,计算产业迅速发展,以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为代表的计算创新技术正不断引领着产业变革和技术变革,并带来一些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她指出,今年以来,AI大模型扎根涌现,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社会、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可以说,随着更多理论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将会赋能千行百业。
浪潮计算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先进计算的确是电子信息制造一个新的增长点。随着应用场景多元化,比如互联网和通用行业的智能应用场景逐渐分化,以及AI兴起,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也从之前单一的通用计算,会激发出现在的关键计算、专用计算等,甚至还有针对某些应用加速的一些计算。
他进一步称,计算的分化还对计算基础设施提出了很大要求,比如智能驾驶已在逐步进行试点工作,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业也是稳步发展,智能制造的普及率在不断提升。“这些应用的发展其实对整个基础设施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也会促进这些基础设施变化。”
他认为,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后续生产力大幅提升背后也必须要有计算力的大量支持。“未来计算力能够体现我们的综合国力,是体现我们生产力的一个直观的视角。”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提到,好的算力网络需要速度快、容量大,将面对连接延迟和超宽带两个技术挑战。目前我国可提供的最小物理延迟为200公里/毫秒,正在攻克300公里/毫秒;带宽方面,鹏城国家实验室正在向提供100—1000太比特/秒(Tbps)技术努力。
浪潮计算机相关负责人也提到,中国算力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但算力提升也碰到一些核心问题。一方面,中国算力的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功耗有进一步降低空间。此外,算力需要一个统一标准,导致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但从未来看,中国算力市场潜力和需求还是非常巨大的。”
赵志国强调,要准确把握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中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加强技术创新,支持智能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存算一体服务器等新形态、新产品研发;强化政策保障,深化部省合作,深入实施计算产业政策,建设完善计算标准和测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完)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