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思源基金”探索对口支援“工作坊”双创提升帮扶新模式
如何依托对口支援实实在在支持和帮助到高校贫困生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围绕“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战略导向,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提升创造思维是一条有效途径。从能力扶贫的维度出发,积极帮扶高校贫困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当前促进脱贫攻坚、实现“弱有所扶”、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021年9月,经中组部援疆计划选派,伴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双创“提质培优”领域框架协议签订,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启动。
据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思源基金”基金来源属于2023年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编号:jg2023008,同时还为该项工作成立了“基于对口支援的“双创”教育联动模式构建研究”的课题。
主要做法
为配合推进受援院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和创新工作,着力搭建教育帮扶的有效平台载体,引导和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将所学技能和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课余时间集中运用于思维训练、素能养成和意识培养,创建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创客励志孵化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有效挖掘一批发展性资助项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思源基金”积极投入6万元专项帮扶资金,为受援院校规划构建 “思源创客”精品培育工作坊,通过融合发展性项目培育打造双创人才培养阵地,致力于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印象花艺”工作坊备赛第六届“浙阿匠心杯”职业技能大赛
工作坊由受援院校批准建立,参照受援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管理,纳入“公共选修课”范畴,并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内容、定考核)。工作坊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新型实践基地,是以引领贫困学子励志成才为主导,进行学生“组团式”课外综合教育的场所。经师生自主申报,首批工作坊共收到申报书36份,经多方评审,最终确认立项15项,涵盖智能制造、实践创新、综合提升、专业技术四大类,吸纳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余人,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融合指导下于每周常态化进行。
“标准音疗法”工作坊开展室外律动课程
综合提升类工作坊以训练基本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及动力,提升综合素养为主,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跨界技能、沟通交流技能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第二就业渠道为目标。专业技术类工作坊以专业技能提升强化为主,结合各类技能比武,打造优秀学生的技能提升及项目实践聚集地,共同培养各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践创新类工作坊以实践为依托,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训练,进行创意设计,发明或申报专利,组织科普公益宣传、社会调查,开展社会服务等,以共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智能制造类工作坊以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活动各个环节、体现产品原型制造、零件加工、控制系统研发等内容,为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提供项目孵化平台,为企业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以实现服务社会为目标。
“悦言文创”工作坊开展午间诵读
工作成效
工作坊致力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子提升双创实践能力,同时作为一门助学帮困、诚实守信、自强自立、感恩社会、爱心传递的德育精品课程,不仅为受援院校校园文化和双创培育载体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受援院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案例经验和模式借鉴。
自首批15个工作坊立项建设以来,在一个周期的培养孵化过程中,将经济扶贫和智力扶贫相凝聚,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自强、自立、阳光、诚信的品质,有效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就业创业热情。工作坊师生完成“双创”项目组对10余个,团队共同携手培育精品双创项目参加地区级以上创新创业赛事并获奖多项,授权专利5个、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实体企业注册登记4家,提交商标注册申请3个,过程培育事迹先后刊登《阿克苏日报》、《浙江援疆》、《新疆日报·石榴云》、《中国教育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地市级以上平台媒体,有效塑造了“双创”人才的“蓄水池”和项目的“孵化地”,为受援院校“双创”教育工作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提供了一份对口帮扶西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质培优的“阿克苏”样本。
作者简介:张日益,男,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组部第十批第二期浙江省援疆专业技术人才。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