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广西百色:幸福生活“搬”出来

发布时间:2019-08-11 18:12:49来源:光明网
从两个半小时到20分钟,全家移居广西百色市区后,韦岸的回家路愈发轻松。

  “过去父母在农村老家,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在城里打工,回趟家要大巴转小巴再换摩托车,虽说在同一个市,回去一趟却折腾得很,现在一家人团聚,别提多高兴了。”起初,易地扶贫搬迁被韦岸视作无奈之举,如今却成为他们家的转折点。

  在百色,更多的“韦岸”过上了“搬”出来的幸福生活。截至去年底,百色150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部建成,4.3万套住房的建设计划也已超额完成;17.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成搬迁入住,占当地“十三五”计划任务的96%。

  忆往昔,90年前百色起义的枪声在这里响起,右江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红旗在这里竖起,写就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看今朝,红旗依旧迎风招展,老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留下来没有出路,搬出去闯闯试试”

  西出百色城区,车行1个小时,就到了水库旁的小渡口,从这里再乘船走水路才能抵达韦岸的老家——右江区阳圩镇那等村。

  交通不便是村民们奔小康的最大障碍。

  “这条船平常不开的,大家出去都是走山路,沿着山绕过半个水库才算出了山。”那等村村支书陆永芳告诉记者。

  “沿山的水泥路是2016年通的。之前都是土路,一有车过,灰尘漫天不说,还影响安全。”阳圩镇党委书记黎肖媚说。

  交通闭塞,资源更是匮乏。2005年百色水利枢纽蓄水,全村仅有的300多亩水田有60%以上被淹。

  “我们一家5口人,只剩下8分田,自己吃都不够。”韦岸说。

  转机出现在2017年底。

  “那时候黎肖媚书记带着扶贫干部到我家,说市里搞易地扶贫搬迁,在城区周边集中建安置点,鼓励我们全家搬出大山,创造新生活。”韦岸说。

  言辞恳切,道理显而易见,韦岸心动了,但63岁的父亲韦秀远还有疑虑,“在乡下好歹能自己养活自己。可到了城里我们能干什么,吃喝怎么保障?”

  “老乡们都有些心动,但也有这样那样的顾虑。”黎肖媚说。针对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扶贫干部走家串户讲解政策排忧解难,“不是搬迁之后就不管大家了。安置后,政府还会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没有技能可以参加培训。”

  “留下来没有出路,搬出去闯闯试试!”最终,那等村有13户贫困户提交了申请,在政府帮扶下,12户成功搬迁至老乡家园——迎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镇。这里,共安置来自各乡镇的1129户4680人。

  “如今的生活,比预想中的好太多”

  干净整洁的小区,崭新的楼房,83平方米的三居室,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这就是韦岸现在的家。

  “父母一间,我和老婆一间,小孩一间,一家子刚刚好。”韦岸很满足。

  “以‘拎包入住’的标准建设,所有设施设备统一配齐。”百色市右江区区委副书记张芝杰介绍。

  安置小镇位置的选择也有讲究。

  “基于群众改善上学就医、就业创业环境的愿望,选择了城区内优质地块。两公里范围内有百色市高铁站、汽车总站,周边商圈及物流基地集聚,同时配套迎龙二小、民族高中、区人民医院等教育医疗资源。”张芝杰说。

  韦岸如今在一家商贸公司食堂当厨师,妻子卖土特产,孩子进了安置点附近的迎龙幼儿园。父亲每天到点接孩子,空闲时间在周边打零工。“父亲不用担心自己成为负担,反而成了生力军。如今的生活,比预想中的好太多!”

  “没想到在山里待了一辈子,老了还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当初的决定真是做对了。”韦秀远感叹。

  同样感慨的,还有从右江区永乐镇平塘村搬来的罗仕回:“我们村在右江区最北边,以前女儿得跑到隔壁的凌云县去上中学。现在家旁边就是迎龙中学,我女儿转过来了,我也能安心在这边做工。”

  “既要确保群众在迁入地平等享有低保、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也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把安置点建设成为新型社区。”张芝杰说。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

  稳定下来,韦岸算了一笔账,夫妻俩每个月工资各有3000多元,全家年收入近8万元,比以前高多了。

  “不仅如此,将来还会陆续发放商业分红等。”张芝杰说,右江区实施人均一份商业分红、户均一人以上就业、户均一亩微田园等后续扶持措施,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

  一份商业分红,是指将小区部分商铺及配套产业折股量化给搬迁安置户,每年计提分红,预计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2017年,老乡家园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建成以后,黄秀闷第一时间报了名。

  黄秀闷是右江区汪甸瑶族乡汪甸村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小孩,还有年迈的双亲需要照顾。一家8口人,一度生活窘迫。

  “如今,我在扶贫车间加工手机配件,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全家老小的基本生活费。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可以积攒下来,生活可算得上是没了忧愁。”黄秀闷说。

  “通过建设配套产业园,迎龙、汪甸两个安置点共安置1251户,已实现就业1510人。”张芝杰说。

  红土地上气象新。百色起义书写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成为百色老区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奋力书写老区巨变的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0日 01 版)(庞革平 李 纵)

(责编: )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