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优化医联体,让百姓治病少跑腿

发布时间:2021-04-28 15:09:24来源:
 4年前,海艳从基层医院被派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医联体办公室,担任联络员。预约挂号、病房取药、办理住院/出院手续、院后随访是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可以说,海艳的身影伴随着患者看病就医的每一个环节。

  像海艳这样的联络员,如今在吉大一院医联体办公室还有32位。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医院,因医联体而聚、因百姓就医而联。

  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时指出,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在探索“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去三甲、康复回基层”就医格局的道路上,吉大一院积极而主动。

  双向转诊 绿色通道

  清晨,吉大一院门诊大厅,阳光透过玻璃墙,洒在海艳的白大褂上。右肩上“三级金字塔”标识格外醒目。金字塔内,两个心形箭头呈循环状,寓意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资源下沉。

  曾在德惠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德惠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年的海艳,2017年调任吉大一院医联体联络员。回顾过去,海艳自己也记不清走过多少路、打过多少个电话、穿坏过多少双鞋,“平时工作都是小步跑出来的。”她笑着说。

  说起自己的工作,海艳滔滔不绝,在她看来,一名合格的联络员必备心理安慰、临床知识、超级导医、医保咨询、健康体格,“基本涵盖百姓就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家住德惠市建设街道的孙玉梅(化名)老人,去年底,女儿被诊断为乳腺癌,经过当地医院转诊到吉大一院乳腺肿瘤科,目前术后稳定,除了定期化疗,平时在家休养。

  再次相见,老人紧紧握住海艳双手不停地表示感谢:“以前看病两眼一抹黑,如今,从住院到出院、再到复诊,联络员跑前跑后,方便又贴心。”

  类似的经历,还发生在靖宇县退休职工张忠发(化名)身上。由于近来心脏不适,经当地医院首诊,现上转到吉大一院心内科做进一步检查。

  “少走冤枉路!”谈起对联络员的感受,张忠发的妻子如是说。“以前看病要跑完楼上跑楼下,如今直接到诊室排队就医。”

  在患者眼中,他们是“绿色通道”“医院通”“老乡”。

  而在靖宇县人民医院联络员孙景梅看来,联络员发挥的作用不止于此,她认为,关键是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有序就医,“从靖宇到长春,坐车3小时就为看个头疼发热,舟车劳顿不说,还耽误精力。从患者角度去沟通,大家更容易理解。”

  自2015年5月医联体办公室成立以来,已有万余名患者顺利完成双向转诊。

  通过联络员,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一二级医疗机构,将疑难杂症、危重疾病及时上转,同时兼顾问诊咨询、协助转诊等工作。医联体办公室主任赵莹表示:“联络员发挥分级诊疗的守门员的作用。”

  正在德惠市人民医院巡诊的吉大一院下沉专家。

  资源下沉 优化服务

  一直以来,医联体被视为构建“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重要抓手,各地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针对于此,吉大一院对协作医院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秉承着“自愿加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截至目前,吉大一院医联体已发展为116家协作医院、16家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61个专科联盟。

  距离吉大一院92公里的德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时,也是2009年首批加入医联体的县级医院。10余年间,通过人才进修、临床带教、科室托管、科研合作等方式,吉大一院对其对口帮扶、技术支持。

  谈及医院的变化,德惠医院副院长张庆国尤为感触:“以微创手术为例,以前本地患者挤破脑袋去大医院,如今不出县城就可以解决。既省去患者因看病而产生的路费、餐费,又提升当地患者就医获得感、满足感。”

  更重要的是,补齐短板、发挥优势的同时,作为分级诊疗中重要一环,德惠医院整合优质资源,再下沉。院长张万和告诉记者:“接过资源下沉的‘接力棒’,我院继续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帮扶。一环扣一环,构建县域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

  在该院肿瘤科,记者见到正巡诊的吉大一院下沉专家王畅、吕铮。几名当地的医生围坐在身边,时不时与两位专家就患者病情交流。

  据介绍,王畅、吕铮每月定期前往医联体协作医院义诊。“一是回访下转的患者,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二是以病例为导向,现场教学,帮助当地医生提升治疗水平。”王畅说。

  几年间,吉大一院先后派出230余名医生常驻基层。除此外,每月派遣约10个医疗队,每个医疗队由3至5名科室主任带队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吉大一院副院长邬巍表示,发挥人才、管理、技术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向下辐射,以此带动基层医院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的双提升。

  “基层医疗水平上去了,患者也就愿意来了。”邬巍说。

  目前为止,医联体成员医院平均门诊人次增加7.5%、床位使用率增加4.91%、县域外转诊率普遍下降到10%以下。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信息。

  垂直整合 融合发展

  吉大一院位于长春市,是吉林省最大的三甲医院,肩负着为全省2700万百姓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的重担。

  根据省内百姓健康危害大、就医需求多的疑难病和危重病,以及医疗资源紧缺的重点专科,吉大一院先后牵头成立肿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肝移植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专科联盟。

  虽地处东北老工业城市,吉大一院却把专科合作的触角上伸至北京知名医院;下联到省内43个县市及内蒙古部分地区。作为上引下联的核心环节,吉大一院承担起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

  如果从空中俯览这条主线就会发现,吉大一院已建立起:北上广—长春—区县—乡镇(社区)四级一体的专科协作机制。

  就儿科急危重抢救而言,风险大要求高,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急救能力,属于稀缺医疗资源。鉴于此,为垂直整合、盘活各级儿科和急救资源,提高区域医疗协同共建,2017年吉林省儿童急救联盟应运而生。

  吉大一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主任李玉梅认为,要注重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规范管理、融合发展,形成合力才能跑赢生命的接力赛。

  此外,她强调说,不能简单将一二级医院当作运送患儿的“中转站”。“只有做强一线,才能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不仅于此,2018年5月,以提高全省新生儿整体救治能力和服务治疗水平为目标的新生儿分级诊疗协作网也在吉大一院新生儿科落地生根。

  据该项目发起人、新生儿科主任武辉介绍,建立标准化的新生儿分级诊疗体系,各级医院无缝对接、各司其职,“为保障新生儿健康出生,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初,吉林省新生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依托远程平台,可实现远程会诊、学术讲座、信息共享、病理讨论、院后复查等服务。加强基层儿科人才培养,带动全省新生儿科协作发展。

  回归三甲 党建引领

  又是一年四月天。今年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那些感人的抗疫瞬间,化成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吉大一院,前身为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曾参加了学校的选址、筹建和教学。80余年来,从这里走出来的莘莘学子,将“白求恩精神”当作自己从医标准—大医精诚、救死扶伤、无私奉献。

  同为学子的还有该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去年疫情之初,吕国悦带领129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重中之重”的患者。

  满洲里、吉林、公主岭、通化、长春……一年来,凡是有疫情暴发的地方,就有吉大一院医护人员白衣执甲、迎难而上的身影。

  “传承白求恩精神、弘扬抗疫精神。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公立医院及医联体高质量发展,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加快推进医疗资源优化整合、高效利用,织牢织密百姓生命健康的防护网。”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吕国悦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他看来,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源源不断向下输出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医联体重点学科协同发展。

  作为国家178家具备器官移植资质医院之一,吉大一院肝移植中心经过8年发展,从无到有,实现了该院在肝胆领域发展的“爬坡”与“蝶变”,从而带动了相关学科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

  回归三甲。下一步,吕国悦表示,积极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将工作聚焦在党建医联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技创新、精细化管理、危急重症诊治等方面。

  采访的最后,回到门诊大厅,记者碰见正在帮患者取药的海艳。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人群之中。

  用她的话来说,“自己多跑一段路,患者就多一份安心!”

  (□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