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何以“再造一个新广东”?——写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发布时间:2025-02-05 09:46:43来源:

一大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成为广东经济的特色长板,挑起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梁。图为广汽埃安的智能生产车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林洁 温建敏

乙巳蛇年,开工大吉!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再度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这是广东连续三年在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召开“新春第一会”,主题均为高质量发展,足见高质量发展在广东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

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抓时间、抢抓机遇。这份“岭南春早”的紧迫感,不仅延续着改革开放先行地的精神基因,更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雄心,在百年变局中标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方坐标。

(一)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两年前。2023年1月28日,癸卯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首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和主方向,发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号召。这一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13万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1:40.1:55.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2024年2月18日,甲辰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的愿景。这一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稳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如今,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主题更加鲜明,目标更加清晰。大会将展现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果,还将围绕“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百千万工程”“金融与现代服务业”“五外联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共谋高质量发展。

从战略动员到实践路径,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广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这不是百米冲刺的速胜,而是耐力与毅力的长跑;不是单兵突进的冒险,而是系统集成的变革。

不得不说,这很务实,“很广东”。

(二)

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来自其坚实的产业基础。

曾经,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造就了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时至今日,传统产业仍然是广东经济稳定运行的底盘:在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六个属传统产业范畴;在产量居全国第一的约160种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也来自于传统产业。

面对“传统产业是否等于低端产业”的质疑,广东以行动作答:在佛山顺德,6秒下线1个洗碗机碗篮,26秒下线1台洗碗机,从零配件上线到产品下线均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在广州花都,“小轻快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箱包皮具产业数字化转型,把生产链上下游拧成了“一股绳”;在中山古镇,大小灯饰工厂里掀起了生产端的智能化风潮,让中山灯饰“制造”迈向“智造”……过去一年,广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超1万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故事俯拾皆是。

“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在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上,广东思路清晰: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广东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从印发实施《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到连续发布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件,再到出台政策分门别类推动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广东重点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上下功夫,优势领域锻长板,薄弱环节补短板,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

过去一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约占全国27%,比亚迪、广汽、小鹏等明星企业一路“狂飙”;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生产线最快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粤芯用18个月的时间实现从无到有到量产……这些“硬核数据”,勾勒出广东新动能的崛起曲线。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推动广东经济从“体量优势”逐步转向“质量优势”,正是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之一。近年来,广东坚持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形成8个超万亿元级、3个五千亿至万亿元级、7个一千亿至五千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的“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今,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到新型显示、新型储能,再到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一大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成为广东经济的特色长板,挑起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梁。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之举。

从广东战略部署来看,未来将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来说,今年广东将加快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茂名华南钛谷、肇庆宁德时代二阶段工程、东莞vivo全球研发总部等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积极发展商业航天等,让广东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和孵化地。

毫无疑问,这些具体部署将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彰显着“新广东”的底气和信心。

(四)

“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加速涌现,身处全球产业前沿的广东更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唯有超前布局,方能决胜未来。2024年,广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瞄准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重点领域,构建广东未来产业发展体系,让未来产业这颗“金种子”加速萌发生长。

与此同时,广东发挥在算力设施、产业规模、数据要素、应用场景等方面优势,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开辟新赛道、抢占制高点。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截至2024年9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101家。

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物质、未来无人农场、未来海洋牧场、未来绿色低碳等一批未来产业应时而生,正在成为广东重构新优势、再造新高地的主战场。

实现颠覆性的创新,要有前所未有的勇气。近年来,广东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全面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实施量子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在“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上不断丰富“广东实践”。

今天,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一批面向未来的基础科学中心初见规模。广东用实际行动宣告:未来产业,既要“看得远”,更要“抓得实”。

(五)

何以广东,何以“再造一个新广东”?这是一个时代的追问。

当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集结号第三次响彻岭南大地,一个“新广东”的轮廓愈发清晰——以创新重塑产业生态,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变大树”、未来产业“种子快开花”。

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踔厉奋发的时节。2025年,广东既要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战,又要为“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这片热土正以“拼”的姿态,将春天的誓言化作四季的耕耘,将“何以新广东”的追问化作“敢为新广东”的实践。

正如珠江潮涌从未停歇,高质量发展的广东实践,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超越。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