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广东外贸稳量提质要保持好现有优势

发布时间:2025-02-05 09:50:12来源:
   2月5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为2025年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奋进蓝图。

春节前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公布了广东2024年主要经济数据,其中外贸数据令人惊喜: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9.8%。两会还定下了2025年广东外贸的主要预期目标:进出口总额稳量提质。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广东如何完成2025年预期目标?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在他看来,广东外贸稳量提质的关键是保持现有优势,同时进行产业升级。

广东外贸灵活性和韧性优势明显

羊城晚报:去年广东全年外贸进出口突破9万亿元,对前五大贸易伙伴均实现正增长,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大潮之下十分难得。您认为今年广东外贸需要把握并继续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林江:广东外贸最大的优势是灵活性和韧性。无论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是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广东都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力。以希音(SHEIN)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通过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和小规模工厂的协同合作,成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小快灵”的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成为广东外贸逆势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广东外贸的韧性也体现在其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应对能力上。尽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尤其是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持续施压,广东外贸依然通过多元化市场和产品升级,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出口增长。这种韧性不仅来自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得益于广东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

以扩大内需为前提促进出口

羊城晚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东今年的外贸目标是“进出口总额稳量提质”,您对当前环境下广东外贸“稳量提质”有什么建议?

林江:今年广东外贸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首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尤其是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加码,给广东外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其次,东南亚国家的崛起也给广东外贸带来了竞争压力。越南、印度等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政策优势,正在对广东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地位造成冲击。

因此,广东外贸如果想持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产业升级应当围绕促进内需。长远来讲,就是靠扩大内需来促进出口。如果广东的消费者对于一件产品给予高度的评价,那么说明这件产品售后服务很好,研发也很成熟,在国内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会受欢迎。例如,当下全球养老市场需求大,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医疗器械比如护工机器人上做到成规模的出口,这对于广东外贸而言,就是一种转型升级。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不仅可以缓解外贸压力,还能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经济增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羊城晚报:2024年广东经济增速为3.5%,您认为除了外贸之外,广东还要在哪些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林江: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广东的综合实力非常强劲。以广州为例,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优势都很明显,这就是综合实力。但综合实力强劲就可能导致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合作不够密切。展望2025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加强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应当有更专业化的分工,做到省内各地市有效协调,同时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合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要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进行资产配置,比如通过香港为大湾区的重大合作项目引进国际一流的投资商、运营商和研发商,通过高水平开放,做一流的产业。我们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原因,也是要创新,不仅是投资模式的创新,也是政府观念的创新。

广东的经济发展就像跑步,当我们心无旁骛地向前跑,产业结构优化了,进出口维持在高水平,提升了质,量也会跟上。因为经济增长不是某一年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应当更加看重过程,而非某一年的结果。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