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司法护航广东高质量发展
服务大局、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民营经济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董柳
【实干先锋】
2024年,全省法院收案262.23万件,结案269.37万件;办结破产案件7159件,依法助力105家企业通过重整和解获得新生;全年审结发明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77万件……
同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412207件;惩治民营企业腐败犯罪,起诉1869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87件,维护良好创新生态……
一组组数据,彰显出广东凭借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坚定步伐。过去一年,全省法院、全省检察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助民营经济行稳致远,用高质量司法护航广东高质量发展。
聚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审结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5万件
2024年6月26日,深圳前海法院委托香港调解会成功调解香港J银行与香港居民邵先生的一宗金融借贷纠纷。
时间回到2014年,邵先生向J银行申请了一笔2000万港元的贷款,该笔贷款到期后,邵先生并没有如期归还本息。根据当事人约定管辖,2024年5月,双方走进前海法院处理纠纷。彼时,前海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率先启动港澳调解机构参与跨境商事纠纷调解的试点工作。这起纠纷成为了港澳调解机构在广东法院参与跨境商事纠纷调解的“第一案”。
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结,生动彰显了法治建设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回望过去一年,广东全省法院、检察院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聚力赋能。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广东法院先后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涉港澳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等制度性文件16个;审结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5万件,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广东检察机关深化与港澳司法交流和跨省域检察协作,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检察实践项目”创建活动,更好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广东法院不断完善应对域外平行诉讼、临时禁令司法“工具箱”,护航粤企出海行稳致远;促成希音与拼多多撤回境外诉讼实现和解,引导出海业态健康规范发展。全省检察院公开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在深圳成立国家检察官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打造涉外法治研究和特色教学基地。
在2025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高院工作报告中明确,2025年将做到“一个中心更深聚焦,全力保障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省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出,2025年将“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强与港澳执法司法机关交流合作,深化‘一国两制三法域’的法治实践”。接下来,全省法院、检察院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浪潮之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审结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77万件
作为创新大省,广东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过去一年,从审结发明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77万件,到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324人,再到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87件……广东切实做到让“真创新”得到“真保护”。
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过去一年,广东法院在高价值技术案件中适用“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立即制止侵权,避免“赢了官司,输了市场”;出台保护数据产权审判意见,促进数字产业有序发展;依法加强创新利益涉外保护,大疆公司与美国贝尔德事隆公司长达五年的全球专利纠纷一揽子和解……
广东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制定工作指引,明确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为科技人员“松绑”,激发创造创新活力。“广东检察机关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激励企业创新”经验做法入选广东知识产权年度十大事件。
“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让依法保护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让法治为科技产业标识方向、提供最优方案,以高质量司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去年3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如是说。
在2024年8月召开的全省检察长研讨班上,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键表示,要继续聚焦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领域,依法保护商业秘密,在追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同时,提升综合履职效能。
展望2025年,全省法院将深刻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任务,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广东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完善职务科技成果领域刑事案件工作指引,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护航民营经济壮大
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
“聚焦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司法需求,出台多项司法措施,有力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面对广州花都某汽车模具公司与某机械设备公司的原材料铸件纠纷案,广东高院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在这起案件中,广州花都某汽车模具公司向某机械设备公司订购了一批原材料铸件,用于智慧化生产体系改造升级。但在产品交付后,模具公司发现这批铸件存在质量问题。
质量不达标,模具公司不愿按照合同向机械设备公司支付货款。双方协商不成,机械设备公司向花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模具公司支付货款400余万元。模具公司则反诉,要求机械设备公司赔偿损失80余万元。
如何证明铸件究竟有没有质量问题?在法官建议下,一场“别样鉴定”在工厂内开展,让双方当事人心悦诚服。
此案成为广东以高质量司法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又一缩影。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过去一年,广东各级法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执结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8.9万件,追回款项76亿元,通过“活封”“活扣”放活查封财产近200亿元;建立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和简易清算机制,办结破产案件7159件,105家企业通过重整和解获得新生。
过去一年,广东检察机关依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起诉15613人,同比上升30%;惩治民营企业腐败犯罪,起诉1869人,同比上升54.6%;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打击治理工作,起诉相关犯罪129人,同比上升79.2%。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持续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保护。加强对涉企刑事“挂案”、异地趋利性执法司法等突出问题的监督。
为大局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广东各级法院、检察院在护航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果显著。展望未来,广东各级法院、检察院将继续发挥法治力量,在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续写法治保障新篇章。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