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商务部专家:李嘉诚在商不言商,这一次李嘉诚真的成为众矢之的了

发布时间:2025-03-27 10:01:02来源:
李嘉诚再陷风波:商务部专家直言“在商不言商”,他究竟为何成为众矢之的?

2025年03月26日 ,李嘉诚及其家族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商务部专家的点评、港澳办的连续点名、港媒的严厉批评,以及网友的强烈不满,让这位曾经的商业传奇人物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嘉诚成为了众矢之的呢?

一、事件起因:巴拿马港口出售风波

2025年3月4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拟向该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90%的股权。此次交易涉及和记港口集团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共199个泊位,总企业价值为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

巴拿马港口作为全球航运的重要节点,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而李嘉诚选择在此时出售,无疑引发了对其中背后动机的种种揣测。商务部研究院白明发文表示,巴拿马港口关系到中国的全球商业安全,而李嘉诚用“在商言商”作为挡箭牌,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

二、李嘉诚的商业历程与争议

李嘉诚,这位香港的商业巨擘,其商业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塑胶花大王到房地产界的领军人物,再到涉足港口、能源、电讯、零售等多个行业,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然而,随着其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张,争议也随之而来。

  1. ‌大规模撤资行为‌:李嘉诚将大量资金投向英国,投资英国的电力、天然气、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一度控制了英国近25%的电力市场、30%的天然气市场和7%的饮用水市场。这种大规模的撤资行为,不仅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也引发了民众对他“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发展”的质疑。
  2. ‌囤地不开发‌:李嘉诚旗下的公司还被曝光囤地多年不开发。以广州黄埔区的一块地为例,1995年李嘉诚就拿下了该地,但直到2020年才全部售卖完毕,囤地时间长达25年。在上海,也有地块被其囤了15年之久。这些土地资源被闲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使得市场上的房屋供应量减少,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3. ‌出售关键港口‌:此次出售巴拿马港口的行为,更是将李嘉诚推向了舆论的浪尖。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的重要通道,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客户。李嘉诚将这些关键港口出售给美国,无疑对中国的航运安全和对外贸易构成了潜在威胁。

三、商务部专家的点评与网友的反应

商务部专家直言李嘉诚“在商不言商”,认为其出售巴拿马港口的行为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现。这一点评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表示:“李嘉诚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还有网友调侃道:“李嘉诚这是又要‘跑路’了吗?”

而面对港澳办的连续点名和港媒的严厉批评,李嘉诚方面至今未有任何回应。这种置若罔闻的态度,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四、李嘉诚的回应与立场

尽管外界对李嘉诚的批评声不断,但他本人却一直保持沉默。有观点认为,作为商人,李嘉诚的决策可能是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然而,在商业决策中,是否应该有一种超越单纯商业利益的考量呢?

五、结语:商业与责任的平衡

李嘉诚作为国际知名的商界巨擘,其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外界的诸多猜测和解读。然而,无论其背后的动机如何,我们都应认识到商业行为并非孤立存在。在商业世界中,追求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是每一个商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李嘉诚的这一行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在未来的商业世界中,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将是每一个商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李嘉诚的行为是出于商业考量还是其他因素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